新濟南一機床 立志成大業
濟南一機床這家資產負債率曾高達126%、幾乎接近破產的企業不僅“起死回生”,而且在商務部近公布的“具市場競爭力品牌”的名單中,“濟一機”品牌入了圍。總結濟南一機床的成功因素,獨具特色的企業文化發揮著重要作用。
濟南一機床集團有限公司前身為濟南第一機床廠,1944年創建,1957年成為全國機床行業大企業之一。1994年企業形勢開始急轉直下,到1998年企業年產值8000萬元,年貸款利息8000萬元,全年銷售收入剛夠銀行利息。幾乎所有人都斷言,一機床不行了。于志海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受命擔任董事長的。 隔膜泵
企業想快發展,怎么樣才能快呢?
于志海沒有盲目攀比別的企業。他常說,適合的才是好的,我們不能急于求成。
濟南一機床小心地、漸進地進行改革,改變運作模式,轉變職工觀念,提高效率,激活企業。他們調整產品結構,有收有放。市場對經濟實惠的普通機床需求增加,一機床適時加大普通產品的生產比例,借機培養了大批民營客戶。一個原來“點多量少”的消費層變成了“量大面廣”的客戶群。雖然產品在檔次上短時間內退了一小步,但終卻實現了在客戶規模上前進了一大步。客戶增加了,銷售策略也逐步變化,原來的代理商網絡已逐漸恢復到了比較理想的水平。
于志海說,搞企業速度要適當,“企者不立,跨者不行”,翹起腳想站得高一點反而站不穩,急切地大跨步前行,反而走不快。企業的發展速度,得從實際出發,量力而行,因地制宜。
于志海為什么不厭其煩地講這些道理?因為濟南一機床吃過苦頭。那時,一機床提出“發展數控機床”,放棄了普通機床。雖然數控機床是機床行業的發展方向,但當時國內數控機床的需求量很小。此外,一機床把主要精力放在出口上,提出“不在國內市場和兄弟爭飯吃”。結果國內市場越做越小,因產品檔次低國際市場又沒做好。
針對有些科技人員在產品開發上的思路,于志海強調:“我們要眼睛盯住市場,企業要研發超前的產品,作為技術儲備放在那里。我們主要的精力,還得花在市場需要的產品開發上。”
于志海沒有手機,他用的是小靈通,說能給企業省點錢。1998年于志海上任后,把條件好的辦公大樓給了技術人員,自己帶領班子搬進了平房,甚至連空調都沒裝。“企業底子薄,我們節約一分錢,就是為生產增加一分投入;節約一滴水,就是為企業發展注入一滴血。”他指著辦公室前面的樹對記者說:“你到夏天再來看看,這些樹木就是天然空調,既涼快還能聽到蟲鳴鳥呢!”
就是這種班子努力、員工奮發,擰成一股繩的企業精神,拉動著濟南一機床集團不斷地走進新天地。
關鍵字:機床
轉載請注明出處:http://www.blt8888.cn/news0108.html
點擊更多行業新聞 |